(三)联网使用单位使用内部网络地址与互联网网络地址转换方式向用户提供接入服务的★■◆,能够记录并留存用户使用的互联网网络地址和内部网络地址对应关系★◆★★。
第八条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外,还应当落实具有以下功能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第十二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依照本规定采取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应当具有符合公共安全行业技术标准的联网接口。
第十四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不得实施下列破坏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行为:
(三)记录并留存用户登录和退出时间、主叫号码、账号、互联网地址或域名◆◆、系统维护日志的技术措施★■■★;
第九条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外,还应当落实具有以下功能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第七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应当落实以下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第十八条本规定所称互联网服务提供者,是指向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和互联网上网服务的单位。
第五条公安机关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部门负责对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依法实施监督管理。
(二)使用内部网络地址与互联网网络地址转换方式为用户提供接入服务的★◆★◆◆,能够记录并留存用户使用的互联网网络地址和内部网络地址对应关系;
第四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公开★◆★、泄露用户注册信息,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是指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防范违法犯罪的技术设施和技术方法★◆■。
公安机关在依法监督检查时,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派人参加★■。公安机关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当提出改进意见,通知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及时整改◆■■◆◆■。
(二)提供新闻■★◆■◆、出版以及电子公告等服务的■★,能够记录并留存发布的信息内容及发布时间◆◆;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互联网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保障互联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促进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根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十条提供互联网数据中心服务的单位和联网使用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外,还应当落实具有以下功能的安全保护技术措施:
(三)开办门户网站、新闻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的◆★★,能够防范网站、网页被篡改★◆★◆,被篡改后能够自动恢复■★■◆;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应当依法使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不得利用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侵犯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十三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依照本规定落实的记录留存技术措施,应当具有至少保存60天记录备份的功能■■★◆■■。
第十六条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对辖区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安全保护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十七条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规定,有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公安机关在监督检查时★■,监督检查人员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一)防范计算机病毒、网络入侵和攻击破坏等危害网络安全事项或者行为的技术措施;
《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规定》已经2005年11月23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第十五条违反本规定第七条至第十四条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五)开办电子邮件和网上短信息服务的,能够防范★■、清除以群发方式发送伪造、隐匿信息发送者真实标记的电子邮件或者短信息。
第六条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公共安全行业技术标准。
第三条互联网服务提供者、联网使用单位负责落实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并保障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功能的正常发挥。
第十一条提供互联网上网服务的单位,除落实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外■◆★,还应当安装并运行互联网公共上网服务场所安全管理系统。